结合非编网络改造 构建新闻媒资系统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是广电行业数字化建设的热门话题,但是,媒资系统的巨额投入,又使许多电视台望而却步。如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打造低投入、高效率的媒资系统,是广电人面临的一个要大课题。南京广播电视台结合自身实际,在进行非编网络升级改造的同时,构建了新闻媒资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一、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简述 从上述数据流程可以看出,媒资系统是一个为了利用或者再利用而诞生的系统。要建立高效的媒资系统,首先要找准本单位的需求点。 三、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媒资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四、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五、系统的使用效果及扩展性
广义上讲,媒体资产管理是对信息的管理和利用,这里“媒体”指所有已知的媒体类型。具体到广电行业,媒体资产管理从根本上说是解决音视频内容的存储和再利用问题。而音视频内容再利用的前提是数字化。我们要建立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就是数字化采集、保存、管理、共享利用的综合系统。
典型的媒资系统,其业务流程主要由数据迁移流程和数据回迁流程组成
从1998年起,关于建立媒资系统的问题就在我台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形成共识--建立媒资系统势在必行。但是,媒资系统的高额投入、全台媒资系统在技术和管理上的难度,以及现阶段素材内容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又一直困绕着我们。如何在低投入的情况下构建一个高效率的媒资系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在电视台有3个部门对媒体资产管理是最感兴趣的:一是新闻部门,新闻素材利用率最高,使用最频繁,共享程度也最高;二是播出部门,大量已上载到硬盘的节目内容,播出之后因空间不够,面临从硬盘中删除的境地;三是总编室(传统磁带管理部门),面临库房涨库的境地,迫切希望减小库房的体积。因此,要建立有效的媒资管理系统,必须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使媒资系统尽快产生效益。
2004年我台上马新闻非编网络新系统改造项目,建立一个新闻制播网、一个新闻制作网和一个卫星收录系统。抓住这个契机,我们将媒资系统纳入这个新网络系统的建设。
对于这个媒资系统,我们要求它是一个与新闻非编网络系统紧密结合的新闻媒资系统,原因在于:
1、新闻节目制作独立性较强,在我台,所有新闻制作直至播出都是在一个部门完成的。
2、新闻素材和其它节目类型素材有较大的区别,具有独立性强、重复利用率较高、素材短小的特点。
3、结合新闻网络,建立新闻媒资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设备和存储资源。
4、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单点突破,建立一套小型、高效、扩展性较强的媒资系统。
南京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媒资系统,FC存储部份是共享整个网络的核心存储,只占用了0.5TB;FC交换部份也是在整个网络的FC交换系统中ZONING出5个端口;服务端部分,采用4台PC级服务器,从节约开支的角度出发,有两台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转码服务器)是老网改造淘汰下来的设备;近线存储部份,选用了STK的L180带库,配备180个磁带槽位并购买了80盘数据流磁带,磁带库系统配备了两台LTO 2型磁带机;配备了5台编目工作站。与此同时,全网各工作站均安装媒资插件,从而可以检索、浏览媒资内容,并下载媒资高码流素材
新闻媒资管理系统也是由数字化采集处理、编目处理、转码、存储管理、检索应用、数据输出及下载等部分组成,各部分针对新闻应用又各有特点。
㈠、新闻媒资系统的组成
1、数字化采集处理部分。在保证可以从磁带上载的同时,还可以从非编网络中直接进行文件素材的上载。 #p#page_title#e#
2、编目部分。结合新闻应用特点,优化编目选项,一次编目以串联单选项为主,满足基本检索;二次编目界面也以新闻部门关心的主题内容为主,使编目工作更加便捷,效率也大为提高。同时采用B/S架构的系统,便于今后系统扩展。
3、转码存储管理。近线存储中采用了12Mb/s码率、MPEG-2 IBP帧的编码压缩格式,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非编进入媒资系统的素材经转码后直接进入L180带库(近线存储空间),在保证应用的前提下,大大节省了在线存储空间。
4、检索应用部分。检索部份采用B/S结构,同时针对新闻应用特点,优化了检索界面和首选检索项目,使得客户端检索更方便。
5、下载部分。下载便捷、高效,短素材在一分钟内就可在非编网内调用;同时,系统支持分段回调,大大减轻了系统负担。
㈡、新闻媒资系统的特点
1、完全针对新闻系统进行优化的媒资系统,与全网内的两套新闻制作网络可以实现新闻素材共享,支持全网的媒资素材的编目和检索。
2、提供完善的节目制作流程、节目管理和设备管理,并能够实现设备管理、节目管理、资料管理、字幕、实时二维/三维特技制作、业务统计、系统人员管理等功能。
3、媒资上/下载与新闻制作网无缝连接,数据直接导入/导出。
4、投入小,整个媒资系统建设只在原网络改造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不到60万元的投资。
㈠、存储形式选择
一般地,媒资系统由三级存储构成,即在线存储(硬盘阵列)、近线存储(数据流磁带库)、离线存储。对于本系统,我们没有建立在线存储,主要出于几方面考虑。
1、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共享率较高的时段是在素材产生的前3天,而这时素材还在非编网络中没有被删除,因此不需要从媒资系统中回调。对早期的素材需求,一般是在做专题和回顾的时候才用,记者、编辑的要求是只要能方便地找到所需资料,对下载的时间要求并不是太高。
2、为节省盘阵空间,我们只在盘阵上为媒资系统划分了低码流素材存储和转码迁移共计0.5TB的空间,其余的空间全部留给非编网络和收录系统使用。
3、回迁时间可以承受。由于我们建立的是新闻专用的媒资系统,所有访问都来自新闻部门,并发的情况不是很多。经过测试,在新闻媒资系统中,从检中下达回迁命令,到可以在非编网中调用,1小时素材只需要10分钟左右。
㈡、存储内容选择
我们知道,新闻部门需要保存的资料有两类:一是新闻节目,即新闻的成片播出节目,它有同期、有字幕、有解说配音、有主持、有图标和题花;二是新闻素材,即现场拍摄回来的,为画面干净、只有同期声的现场资料。我台的新闻媒资系统只存储新闻素材,这是基于几方面考虑。
1、按照大部份电视台的要求,所有播出节目都要有播出版的磁带存档,因此,这部份资料在进入总编室带库的同时,再进入媒资系统,意义不大。
2、在新闻部门,可以利用的是不经过加工的现场资料,保留这部份素材,可利用价值最大。
3、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近线存储空间。以我台为例,每天播出的4小时新闻时段中,原始素材部分不到2小时。
㈢、存储格式、码流选择
我台新建网络是个混编网络,新闻制播网采用的是DVCPOR 50格式,收录系统和另一个制作网采用的是DVCPRO 25格式。如果媒资系统采用编辑格式进行存储,当然是最理想的方案,一是图像质量没有损失;二是不经过转码,迁移、回迁效率也可以提高。但是,考虑到近线存储的空间有限,我们还是选用了 #p#page_title#e#12Mb/s MPEG-2 IBP帧格式,它与DVCPRO 25格式相比,可节省一半的存储空间。经测试,12Mb/s MPEG-2素材,经转码回迁后,其图像质量能满足我台节目生产的需要。
㈣、媒资数据备份
媒资系统中的素材数据是历史数据的积累,非常珍贵。为充分保证素材资料的安全性,对高码流素材,采用1+1备份的方式,即带库中一盘数据流磁带装满后,我们会手动备份一盘,并从带库中取出,做离线的冷备份;对低码流素材,在带库中选取一盘数据流磁带,定期将盘阵上的低码流素材覆盖备份到指定的数据流磁带上。
新闻媒资系统在我台正式投入运行已4个多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每天的新闻素材入库时长约在2小时左右,条目数约40条。台新闻中心安排2名编目人员,每天编目和迁移的工作时间约为3小时。
新闻媒资系统的运行为我台新闻节目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在3月份的两会期间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做专题报道时,媒资系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新闻媒资系统只是我台媒资系统建设的一部份。在该系统设计时,我们把它定位于一个可以扩充的系统,采用了开放的架构和标准化的内部格式,遵循标准的编目规范。
下面是我们的一个设想:
全台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将作为信息管理和共享的统一平台,它和其它应用系统或分系统的媒资能通过标准数据接口进行数据交换。
在全台媒资系统中建立集中的转码调度中心系统,采用XML+MXF的数据交换标准,符合台内各系统多种数据格式并存的实际,并为不同数据格式间的转换提供有效支持。采用XML+MXF数据交换标准,在统一各系统标注信息后,全台媒资系统与其它子系统(如新闻媒资网络系统)均采用松散耦合构架,两系统既可独立运行,也能轻松实现应用级的互联互通。其它子系统间(制作、新闻、播出、网站发布)也可以通过全台媒资系统的转码中心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和视、音频数据多系统编码格式的相互转换,完成XML+MXF的生成工作,并放入存储交换区供调用。
新闻媒资系统的建设,是我台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下的一个步骤,从运行、使用的情况来看,效果良好。当然,各台的实际情况和条件不尽相同,在进行系统建设时,应结合各自的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媒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