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视台非线性节目制作系统的平台配置方案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集成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向广播电视领域的迅速渗透,电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数字视频摄像机、非线性节目制作系统以及自动化播出系统成为电视台技术设备革新的三大主要而且重要的投入。然而区县级电视台因为受限于资金匮乏与技术储备不足等局限性,在添制配置上述设备时,往往走入盲目追求低成本或者被各产品厂商牵制的误区,走了不少弯路。笔者在区县台广播电视制作岗位从业十余年,比较完整地经历了一次电视节目从模拟到数字的革命性转折过程。本文拟结合区县级电视台常见的节目前后期采、制、播流程,针对非线性节目制作系统的硬件、软件配置、运用技巧,基于平台的整合性、适用性提出一些探讨。
一、 区县台非编系统硬件配置
新洲台自1998年底,引进建构于Matrox Digisuit LE编辑卡的索贝“创意97”非线性编辑系统一套,为新洲台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引入了数字化概念。2003年为应付日益增长的电视新闻采制要求,又购买了一套基于Matrox RT2500编辑卡的非编系统。在这个时期,台里前期摄像设备基本处于从VHS向DV过渡,节目播出采用VHS录像播出方式,对节目制作的输出质量和实时性方面要求不高。到2006年我台正式启用自动播出系统后,“创意97”年老失修并缺乏MPEG 2编码输出功能,而RT2500又缺乏MPEG 2编码加速功能,一期十分钟的新闻节目,仅压缩输出就要耗费53分钟左右,严重制约了节目制作能力。这个瓶颈使得寻求更稳定、更快速的编辑系统成为我台节目制作设备更新的当务之急。
数字化非线性节目制作系统,就其本质而言,包含数字化、非线性和集成性三个层面的内容。数字化是指制作节目素材的数字化,它也包括对传统模拟信号的A-D/D-A转换;非线性则是指相对于传统线性编辑而言所体现的类似意识流态的编辑、创作过程;集成性则是指在一套系统内,集成了传统的编辑机、调音台、切换机、特技机、字幕机等诸多设备功能。可以说,数字化是必要前提、集成性是基础条件,而非线性是思维突破。节目制作者的丰富创意和各项要求,都必须建构在一套稳定、快捷的非编系统上来实现。
一套非编系统硬件性能的主要指标,主要考察其运行稳定、海量存储、实时编辑和作品质量等几个方面。运行稳定的要求依赖于计算机子系统之间板卡的搭配;海量存储在当今存储成本急剧下降的时代已经不是梦想;作品质量则可能涉及到硬件加速功能的有无,也可能涉及到软件算法之间的优劣。然而综合前述,非编系统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却是它的实时编辑能力。
非编系统的实时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它们是:实时采集——针对各类素材,实时地采集并转换成高效的AVI文件;实时编辑——实时完成镜头分切、移动、拷贝、粘贴等基本编辑操作,并且能在编辑软件节目窗口中实时播放无特技视音频节目片段;实时特技——在节目窗口中实时显示出添加的过渡(或转场)特技、音视频滤境、字幕、键合成等效果;实时预监——能够实时在外部监视器或者电视机上监看编辑效果,方便制作者把握和修改节目色调;实时输出——将编辑完成的项目实时打包压缩成需要的格式,如AVI、MPEGI/II或者WMV、MPEG4等。
当前市场主流的商用台式机,基本上都能满足前述要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笔者认为以下几项,应该在配置计算机系统时加以注意:
1、CPU:虽然多核时代的AMD产品在速度和功耗上,相比Intel产品均有领先之处,然而由于AMD自身外围支持芯片组设计的先天局限性,远远不足与Intel庞大的支援研发团队相抗衡,就系统稳定性和减少后期技术维护成本考虑,笔者建议区县台应尽量Intel的CPU产品。同时由于当前比较成熟的Windows XP平台上,针对双核乃至多核优化的应用尚不多见,较高的主频指标反而更能提升系统整体性能(有关对比测试均指出双核3.0GHz的E6800视频处理性能较大幅度超出四核2.4GHz的Q6600),故不建议盲目选择多核产品,一般而言,Windows XP平台上配置非编系统,酷睿E系列(双核)应该足够。
2、主板:计算机系统能否稳定运行,最核心的基础在于主板的选择,很多用户往往忽视了这个环节。由于计算机内所有板卡组件都是接驳在主板上,所以一块做工精细、优良,兼容性和稳定性都较强的主板会极大降低故障率的发生,省去使用过程中很多麻烦。笔者建议选择一线厂商生产的主流产品。同时在选定编辑卡后,更应该积极查询该卡的兼容性列表,尽量选择经过厂商测试的型号。
3、硬盘:当前区县台前期视频采集格式多为标清DV,后期播出系统多采用MPEG II打包。由于当前CPU与内存、显卡之间带宽远远超出相关要求,所以在数据传输速率方面的瓶颈,往往出现于硬盘选择上。按PAL制式MPEG II标准,SDTV像素速率为:(720×576+2×360×576)×25=(720×480+2×360×480)×30 =20.736兆像素/秒,码率=20.736兆像素/秒×8bit=165.888Mbps,主级视频格式中最高传输码率为15Mbps,最小压缩比=165.888Mbps/15Mbps=11.06。当前市场主流的SATA硬盘数据传输速率最低可达到150MB/S,完全能够适应当前DV/DVCAM标清格式编辑需要,所以笔者建议用户不必考虑昂贵且维护繁琐的SCSI,选择拥有较大缓存(8M)和7200RPM转速的SATA硬盘即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以用多块SATA硬盘组成RAID阵列,进一步提升硬盘性能。
4、显卡:由于非编系统必须在计算机屏幕上监看节目,所以具备良好的视频覆盖(Video Overlay)性能的显卡显得尤为重要。此一功能的缺失,有可能造成节目在屏幕上回放时不能实时!另一方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用户应该尽量选择支持双头输出的显卡,这样必要时可以增加一台显示屏,达到扩充工作桌面的需要。
5、内存:由于设计缺陷,32位Windows XP系统最大内存使用量一般以2GB为宜,多了反而容易死机,笔者建议应根据主板、CPU的外频匹配选择,并打开内存双通道,以发挥其性能。
一套良好的非编系统,除了要求有稳定、快速的计算机作为支撑,还必须配备性能优异的编辑卡。非编适用的编辑卡,应当具备丰富的模拟/数字音视频信号输入/输出接口、尽量广泛的素材格式兼容性和良好的软件支持。就区县台财力限制和后期维护而言,笔者建议可以考虑Canopus公司的DVStorm系列(含DVStrom II Pro、DVStormXA以及Edius NX),此系列产品除了很好满足上述要求外,其性能随计算机硬件(CPU、GPU、ROM)升级而升级、在一般主流计算机上即可实现多层视频、多层字幕与多层特技/效果实时的特点、尤其是性能优异的软件算法,使MPEG II打包压缩时间比基本能达到近似实时输出的1:1.3甚至1:1,……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这也是新洲台最终选择的比较实用的非编系统编辑卡。#p#page_title#e#
二、区县台非编系统软件配置
非编系统的硬件配置,奠定了节目制作过程的物质平台。然而要制作出精良的电视节目,实现优秀的创意,还需要功能丰富的软件支持。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涉及到的软件,概略地分为驱动程序、应用软件、相关插件(滤境)和素材源。驱动程序是提供具体硬件板卡与计算机通信,使操作系统能正确识别并驱动的程序,它往往由硬件厂商随硬件提供。应用软件是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它主要分为编辑软件、创作软件和效果加工软件等,在实际实用中,这三者的界限并不严谨。插件(滤境)则一般用于前述应用软件中,往往为解决更具体的特定功能、效果而使用。至于素材源,则是以往讨论软件配置时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事实上,在日常制作过程中,多渠道、多方面、多格式积累各类音乐、音响、图形、照片、影像素材并加以有效的管理,是建构强大有力的软件平台不可缺少的功夫。
一般而言,编辑卡生产厂商都会在包装内赠送相关的驱动程序和自己开发或者第三方开发的应用软件。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网络时代,用户应该学会随时上网查询厂商官方网页,查看有关驱动和软件的更新情况,必要时应该随时注意下载和安装更新的驱动,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板卡的稳定使用和功能扩展。另外,厂商提供的应用软件,往往由于商业合作关系,可能不会提供第三方软件的完整功能版本。在厂商提供的自行开发软件中,用户尤其要注意其提供的编辑软件和上屏插件。这类软件往往甚至能影响用户选择某类型编辑卡的决定性判断。如Canopus公司随板卡一般提供自行开发的Edius编辑软件,这套软件在数字化非线性编辑中端领域已经渐渐取代了传统的Premiere,就是由于它与硬件紧密集成,能在保持最稳定运行状态下,最大限度发挥出板卡的优越性能。而Matrox公司的相对应板卡,则往往只提供挂载于Premiere上使用的驱动,这样虽然减少了厂家研发和销售成本,但是也同时带来不同开发标准的接口不一等问题,在使用中很容易发生驱动重载导致的死机等不稳定现象。
除了上述随硬件捆绑的软件以外,还需要节目制作者自己日常工作中力所能及地注意搜集其他各类软件。区县台购买能力有限,就更要加强共享软件、试用软件等低成本软件的积累。
由于某一套软件的功能总是有很强针对性,自然也就有诸多限制,不可能完全包揽节目制作过程中所有环节。就制作实务而言,笔者建议充分运用各类软件的特性,为达成制作目标而综合、协调使用它们。
按笔者了解,当前很多区县台配置的非编系统选择Canopus的DVStorm II Pro系列卡,Eduis Pro往往就是这类系统的基本编辑软件。笔者以此为例,就区县台非编系统中的软件平台的搭建和运用提出以下建议:
1、编辑软件:Ediuis Pro自4.X版本以后,极大增强了多格式编辑能力,但是对Dobey AC3音频的素材(需要实行音频轨道映射)以及MPEG4素材支持仍然有一定缺陷,所以笔者建议准备一套Adobe Premiere Pro或者Sony Vegas等,由于它们按照设备无关性的要求进行设计,在运行速度上虽然难尽人意,但是必要时对一些特殊素材也能利用它进行编辑和转换。至于威力导演或者绘声绘影等入门级编辑系统,由于很难做到帧精度编辑,所以可以不予考虑。
2、字幕与图像处理软件:Edius Pro内建有QuickTitle字幕软件,但是功能比较单一,同时它还捆绑了一个拥有丰富模版的TitleMotion字幕软件,可以制作出非常精美的字幕,诸如霓虹字、三维字等,并能以插件方式制作出动画字幕。然而这两个产品的共同特点是针对西文开发,不能很好支持汉字等特殊的双字节字符,在页面段落文本排版上也相当麻烦。而无论Edius还是Premiere,都能很好地支持PSD文件,并且能实时识别其透明通道,故强烈建议使用Adobe Photoshop作为字幕与图像软件来扩展编辑功能。笔者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倾向于使用该软件,在制作过程中解决段落文本排版字幕、图表字幕和片花设计。
3、特技效果软件:虽然无论Edius还是Premiere,都用滤境方式提供了很多特技和视频效果,但是在比较强调包装的诸如片头、广告制作的某些场合,这些效果还远远不够。按照文件格式的兼容性和使用习惯,笔者建议使用Adobe After Effects作为效果制作软件,其强大的功能和坊间丰富的学习资料,能够极大程度满足区县台低成本、高效率的包装要求。
4、创作软件:很多情况下,手头的视频素材不能满足需要,或者制作演示类作品的时候,需要给出一些过程的展示,这时就可以求助于3D Max Studio、Poser等辅助设计类软件了。当然,对于一般三维动画字的制作,笔者认为Ulead的Cool3D Studio系列已经足够,只是必须注意的是,为了合成时方便起见,作品最后的生成格式应该是32位(带Alpha透明通道)的TGA格式序列文件。
5、格式转换软件:实现了自动播出的区县台节目制作成品,一般都要求打包生成MPEG II格式输出,通过网络传送至视频服务器。前述编辑软件往往都具备相应的输出选项,用户可根据需要调用。另一方面,区县台往往存在大量托播业务,如广告商提供的广告成品素材,如果没有特殊处理的需要,将这些素材拖入编辑软件进行打包,时间上往往不划算,同时节目制作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分段生成,最后需要连接打包,也要考虑重新压缩的时间耗费和视频压缩后质量的损失,在这些情况下,建议用户妥善使用一些格式转换软件,如Pro coder 2、TMPGcoder或者国内万博公司开发的“电影魔方”等共享软件。这些软件除了具备格式转换的功能外,往往也具备多段视频的连接打包功能,速度非常快。值得注意的是,用户选用这些软件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播出系统的指标限制,合理设置压缩参数,避免超标,造成播出失误。
6、其他软件使用:根据节目制作的需要,一些比较特殊的场合,也还需要比较特殊的小软件、插件来支持,这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如使用音频编辑软件Adobe Audition来一气呵成完成专题片配音剪辑与配乐合成;使用Edius自带的DVDCapture小工具,直接将DVD视频光盘内容转换成M2P格式导入编辑项目;还有DVStorm II Pro系列板卡往往随机附带了性能良好的上屏插件Video-Out Plugins,它能支持Photoshop、After Effects甚至3D Max Studio设计结果直接在监视器/电视机上实时预监……等等。这些工具的运用,就在乎节目制作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勤奋钻研与积累了。
综上而言,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针对区县级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环境的特点,在合理、合适和充分利用现有财力与技术储备能力的基础上,以高效率配置运行稳定、性能优异、功能强大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为目标,从硬件选择与软件运用两个方面做出一些思考和探索,希望能对兄弟台、同行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主题与篇幅限制,文中不免挂一漏万,恳请指正。